【云南函授專科】考試復習資料歷史--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 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場以“自強”“求富”為口號,以鞏固清朝統治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參與和提倡洋務運動的清朝官員,形成了洋務派。洋務派在中央以奕訴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 總理衙門 1861年初,清朝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的中央機構,地位高于六部,由奕忻充當辦事大臣。總理衙門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它加強了清朝同外國的聯系,但更有利于列強控制清朝的內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 軍事工業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立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在上海成立的江南制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和滿洲貴族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制造局等。 民用工業 洋務運動后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規模較大的有李鴻章在上海設立的輪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設立的開平煤礦,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曾國藩 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湘軍”。 李鴻章 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淮軍。1870年由曾國藩舉薦,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握軍政、外交大權。倡導洋務運動,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上海輪船招商局等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創辦北洋海軍。代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許多不平等條約。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365clothes.com/lishi/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