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專升本】成人高考復習資料政治--核心考點4
16.、新民主主義革命統一戰線的歷史經驗(簡答) 一、統一戰線必須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1、新民主主義統一戰線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來領導。統一戰線是完成革命任務的方式,領導權必然由中國革命的領導權所派生。統一戰線必須由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來領導。 2、這是由中國無產階級的優點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所決定的。 二、必須正確處理統一戰線中兩個聯盟的關系。 統一戰線包含兩個聯盟:一是工人階級和其它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無產階級和農民,也包括其它勞動者的聯盟;二是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指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 勞動階級的聯盟是統一戰線的主體;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聯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要正確處理好兩個聯盟之間的關系: 1、 放手發展和加強工農聯盟。 2、 盡可能擴大第二聯盟。 3、 正確發揮兩個聯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三、必須對資產階級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方針。 斗爭是團結的手段、團結是斗爭的目的、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四、革命統一戰線必須以武裝斗爭為支柱。 統一戰線只有以強有力的人民武裝作后盾,才能鞏固和發展。 17、關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辨析)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這個人民共和國的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是:經濟上實行以國營經濟為主導的包括合作社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政治上實行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文化上實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即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方針。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這些社會主義因素,保證了新民主主義能夠最終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因此新民主主義社會是近代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中介和橋梁。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過渡性質的社會形態,它從屬于社會主義體系,是近代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中介和橋梁。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1949—1952年,是人民大眾同地主階級、國民黨殘余勢力和帝國主義勢力的矛盾;1953—1956年,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18、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意義(簡答) 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1)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3)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4)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順利地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在中國正確運用和創造性發展的結果。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365clothes.com/zhengzhi/4596.html